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出自唐代韦应物的《夏至避暑北池》

译文

白昼的时长到这天(夏至)已经达到了极限,从这以后,夜间的时长就会逐渐变长。

注释

昼晷(guǐ):白昼的日影,这里指白昼的时长。“晷” 本义是日影,也是古代用来观测日影以定时刻的仪器,如日晷。在诗中,根据语境,“昼晷” 代指白昼的时间。

云极:达到了顶点、极限。“云” 在这里无实际意义,起加强语气的作用,“极” 表示尽头、极致。

宵漏:夜间的时刻。“宵” 指夜晚,“漏” 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即漏壶,通过壶中水滴漏的多少来计量时间,“宵漏” 代指夜晚的时长。

自此长:从这时开始变长。“自” 是从,“此” 指夏至这一天,“长” 表示时间变长。

赏析

精准的节气特征描述:这两句诗精准地描绘了夏至这一节气的特点。“昼晷已云极” 明确指出在夏至这一天,白昼的时长达到了一年中的最大值,这是夏至节气的重要特征。诗人通过对 “昼晷” 的描述,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白昼时间的漫长。“宵漏自此长” 则进一步说明从夏至开始,夜晚的时间会逐渐变长,体现了季节交替、昼夜时长变化的自然规律。这种对节气特征的准确把握和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

蕴含的时光流转之感:诗句中蕴含着时光流转、季节更替的感慨。白昼从逐渐变长到达到极限,然后夜晚时间开始增加,这一过程暗示着时间的不停流逝。诗人通过对昼夜时长变化的描写,引发读者对时光匆匆的思考,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和生命的循环,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语言风格的简洁质朴:韦应物的这两句诗语言简洁质朴,通俗易懂。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和复杂的修辞手法,而是用平实的语言将夏至时节昼夜时长的变化清晰地表达出来。“昼晷”“云极”“宵漏”“自此长” 等词汇简单明了,却能准确地传达出诗意,体现了韦应物诗歌语言简洁自然的风格特点,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景象和传达的情感。

为后文铺垫情感基调:这两句诗作为对夏至时节的描写,为整首诗奠定了一个客观、自然的基调。它引出了后续可能对季节变化、生活感受等方面的进一步抒发,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诗人在特定时节下的心境和情感,在结构上起到了开篇点明时节、引出下文的作用。

唐代名句

野童扶醉舞,山鸟助酣歌。

2025-4-14 9:16:16

唐代名句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2025-4-14 14:49:4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