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黄巢的《不第后赋菊》
译文
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
注释
待到:等到。
秋来:秋天到来。
九月八:这里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前一日。在古代,重阳节有赏菊的习俗,诗人用 “九月八” 而非 “九月九”,是为了押韵。
我花:指菊花。黄巢以菊花自比。
百花:这里泛指其他各种花卉。
杀:凋零、枯萎。
赏析
鲜明的季节与花卉象征:“待到秋来九月八” 点明了时间,即秋季的特定时节。秋季是菊花盛开的季节,这句诗为后文菊花的登场做了铺垫。“我花开后百花杀” 中,“我花” 明确地将菊花与诗人自身相联系,赋予菊花以独特的象征意义。菊花在秋季傲霜绽放,而此时其他百花纷纷凋零,“百花杀” 鲜明地突出了菊花的与众不同和强大的生命力,也暗示了菊花在季节更替中的主导地位。
豪迈的气魄与反叛精神:这两句诗展现出了黄巢豪迈的气魄和强烈的反叛精神。在传统的认知中,百花各有其美,而黄巢却强调菊花盛开后百花的衰败,这种表述打破了常规,有一种舍我其谁的霸气。它不仅仅是对花卉生长规律的描述,更隐含着对当时社会秩序的一种挑战。菊花在这里象征着一种强大的力量,暗示着诗人有能力改变现状,如同菊花主宰秋季一样,展现出一种对传统权威的蔑视和对新秩序的向往。
简洁有力的语言风格:诗句语言简洁有力,通俗易懂。“待到”“我花”“百花杀” 等词汇直白地表达了诗人的意思,没有过多的修饰和隐晦的表达。这种简洁的语言风格使得诗句的情感表达更加直接、强烈,能够迅速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思想,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深远的寓意和历史影响: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两句诗反映了黄巢的壮志和野心。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他以菊花自喻,可能是借菊花的特性来表达自己推翻旧王朝、建立新政权的决心。这种寓意深远的诗句,不仅在当时具有一定的鼓舞士气的作用,也成为了后世研究黄巢及其领导的农民起义的重要文化符号,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思想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