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出自唐代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译文

秋日的天空阴霾阴沉,久久不散,霜也下得晚了。池塘里留着枯萎的荷叶,正好可以听那雨打在上面发出的声音。

注释

秋阴:秋天阴沉的天色,指天空被云层遮蔽,阳光少见。

不散:没有消散,形容阴云持续笼罩的状态。

霜飞晚:霜降临得晚。“飞” 在这里表示霜的降临,秋天天气变冷,水汽凝结成霜,如同霜 “飞” 落下来。

枯荷:枯萎的荷叶。荷花在秋季凋谢后,荷叶逐渐枯萎。

雨声:雨落在荷叶上发出的声音。

赏析

营造寂寥清冷的氛围:“秋阴不散霜飞晚” 一句,描绘出了秋日里阴云密布、久久不散的景象。“秋阴” 点明了季节和天气特点,阴沉的天空给人压抑之感;“不散” 强调了这种阴沉天气的持续性,而 “霜飞晚” 则进一步渲染了寒冷的氛围,暗示着秋天已深。这种环境描写为整首诗奠定了寂寥、清冷的基调。

蕴含独特的审美意趣:“留得枯荷听雨声” 是全诗的精妙之笔,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意趣。荷叶在经历了夏天的繁盛后,此时已枯萎凋零,但诗人却从这看似衰败的景象中发现了诗意。雨打在枯荷上,发出淅淅沥沥的声音,这声音在寂静的秋日里显得格外清晰。诗人没有因荷叶的枯萎而感到伤感,反而将其视为一种可以欣赏的声音,体现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独特的审美视角。

借景抒情的情感表达:这两句诗借景抒情,表面上是在描写自然景象,实则蕴含着诗人复杂的情感。秋阴、霜、枯荷等意象都带有一种衰败、寂寥的意味,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惆怅和孤寂。而听雨声这一行为,又透露出他在寂寥中寻求宁静和慰藉的心态。诗人或许是在借这秋景抒发自己人生的不如意,或者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情感表达含蓄而深沉。

语言风格的简洁蕴藉:李商隐的这两句诗语言简洁而蕴藉。用词精准,“秋阴”“霜飞晚”“枯荷”“雨声” 等词汇,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了秋日的景象和氛围。诗句没有过多的修饰,却能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意蕴,体现了李商隐诗歌语言含蓄委婉、富有韵味的特点,让读者在简洁的文字中感受到无尽的诗意。

唐代名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025-4-15 13:43:32

唐代名句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2025-4-15 14:16:5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