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绩

王绩

王绩(约585~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 ,撰 《酒经》 《酒谱》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生平经历

早年求仕:王绩出生于官宦世家,自幼好学,博闻强记。他在隋朝时就开始步入仕途,曾任秘书省正字、六合县丞等职。但因看不惯官场的腐败和束缚,多次辞官回乡。

入唐后经历:唐朝建立后,王绩以原官待诏门下省。当时他的弟弟王静担任唐太宗的侍御史,有人劝王绩再努力进取,他却表示自己性情疏懒,不适合在官场周旋。后来他因太乐署史焦革善酿酒,遂求为太乐丞,以便能常得美酒。焦革死后,他又弃官归田,过上了隐居的生活。

晚年生活:王绩归隐后,以琴酒诗歌自娱,在东皋(今山西河津县东皋村)躬耕自资,自号 “东皋子”。他对田园生活十分热爱,在隐居生活中写下了许多描绘田园风光和隐居乐趣的诗歌。

文学成就

诗歌创作:王绩的诗歌以田园诗为主,风格清新自然、质朴淡雅,对后世田园诗派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代表作《野望》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诗中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等句,描绘出一幅静谧而略带萧瑟的田园秋景图,表达了诗人在乱世中孤独、彷徨的心境。此外,他的《饮酒》《田家》等诗也颇具特色,展现了田园生活的闲适与自在,同时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文风转变:王绩生活在隋唐交替之际,其文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从齐梁浮艳文风向唐代清新刚健文风的转变。他反对当时流行的雕琢华丽的文风,主张恢复汉魏诗歌的传统,其作品语言简洁,不事雕琢,具有一种古朴自然之美,为唐诗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历史影响

诗歌体裁贡献:王绩在诗歌体裁方面有一定的创新和探索。他的五言律诗格律严谨,对仗工整,为唐代近体诗的发展和成熟奠定了基础。他的诗歌在结构、韵律等方面的实践,为后来的诗人提供了借鉴,对五言律诗这一诗歌体裁的定型和完善起到了推动作用。

田园诗派先驱:王绩是唐代田园诗派的先驱人物。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为素材,创作了大量优美的田园诗,将田园生活作为诗歌的重要题材进行深入挖掘和细致描绘,为后来王维、孟浩然等田园诗人的创作提供了范例,对唐代田园诗派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史评价

高度肯定:后世许多评论家对王绩的诗歌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被认为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者之一,其诗歌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在初唐时期独树一帜。清代翁方纲评价他的诗 “以真率疏浅之格,入初唐诸家中,如鸢凤群飞,忽逢野鹿,正是不可多得也”,赞赏其诗风的独特和自然。

承前启后:王绩在文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他上承汉魏六朝文学的余绪,下启唐代诗歌的新风,在诗歌的内容、形式和风格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创新,为唐代诗歌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而且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宝贵遗产。

唐代作者

黄巢

2025-4-14 14:54:14

唐代作者

令狐楚

2025-4-18 14:01:0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