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王昌龄的《长信怨五首》
译文
井边的梧桐树叶子在秋天里已经变得金黄,珠帘没有卷起,夜晚降临,秋霜悄然袭来。
注释
金井:指装饰华丽、精美的井栏,并非实指井是金色的,常用来形容宫廷或富贵人家的井。
梧桐:一种树木,在古诗中常作为秋天的象征,因其叶子在秋天较早变黄飘落。
秋叶黄:点明季节为秋天,且表明梧桐树的叶子已经泛黄,显示出秋天的特征。
珠帘:用珍珠缀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常用来形容居室的华美,这里暗示居住环境的精致。
不卷:没有卷起,描述了珠帘的状态。
夜来霜:夜晚降临的时候,霜悄然降临。说明秋夜已深,天气转凉。
赏析
营造出冷清孤寂的氛围:“金井梧桐秋叶黄” 一句,描绘了宫廷中(由 “金井” 暗示)梧桐树在秋天叶子变黄的景象。梧桐树是秋天的典型象征,叶子变黄飘落,给人一种时光流逝、万物凋零的感觉,营造出了一种冷清的氛围。“珠帘不卷夜来霜” 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氛围,珠帘未卷,暗示着屋内之人的孤寂和慵懒,而 “夜来霜” 则点明了秋夜的寒冷,在这清冷的秋夜中,更增添了一份孤寂之感。这两句诗共同勾勒出了一幅深宫秋夜的冷清画面。
暗示宫女的哀怨之情:从整首诗的背景来看,这两句诗很可能是在描写宫廷中宫女的生活。金井、珠帘等元素暗示了宫女所处的华丽却又禁锢的环境。秋天的到来,梧桐树的变化,以及秋霜的降临,都象征着宫女青春的流逝和生活的寂寞。珠帘不卷,可能暗示着宫女对外面世界的隔绝和内心的封闭,她独自面对秋夜的寒冷和寂寞,其哀怨之情在这景物描写中委婉地流露出来,使读者能感受到宫女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无奈。
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王昌龄运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表面上是在写景,实则景中含情。景物的描写不仅仅是对秋夜景象的描绘,更是宫女情感的寄托。秋景的冷清、寂寥与宫女的哀怨、孤独相互映衬,使情感表达得更加含蓄而深沉,让读者能够通过这些景物感受到宫女复杂的内心世界,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语言风格的简洁含蓄:这两句诗语言简洁,没有过多的修饰,却能生动地描绘出秋夜的景象和氛围。“金井”“梧桐”“珠帘”“霜” 等词汇,简单平实却又准确地勾勒出了画面。同时,诗句含蓄委婉,没有直接抒发宫女的哀怨之情,而是通过景物描写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情感,体现了王昌龄诗歌语言简洁含蓄的特点,使诗歌具有了一种韵味悠长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