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

李煜

李煜,公元 937 年 8 月 15 日 —978 年 8 月 13 日,字重光,徐州(今属江苏)人,原名从嘉,号钟隐、钟山隐士等,是南唐元宗李璟和钟皇后的第六个儿子,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国君,世称南唐后主。

生平经历

年少时期:李煜生来额头宽广方正、面颊丰满,有重叠的牙齿,一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长相奇特被长兄文献太子李弘冀猜忌。为避祸,他年少时沉迷诗书,远离政事,曾写下《秋莺》等诗句表达隐居山林的愿望。后周显德元年,李煜迎娶南唐老臣周宗的长女娥皇,二人情投意合,在此期间李煜佳作频传。

继承君位:后周显德六年,李弘冀病逝,李煜被册封为太子。宋建隆二年六月,李煜在金陵登基为帝,尊母亲为圣尊后,册立后妃周氏为国后,大赦天下 。即位后,李煜立即派户部尚书冯谧向宋廷献贡,奉表陈述,尊宋朝为正统。

痛失亲人:宋建隆三年至乾德二年期间,李煜多次派遣使者向宋太祖朝贡。乾德二年,李煜的长子李仲寓或次子李仲宣去世,不久皇后娥皇也因悲痛病情恶化离世,李煜写下《昭惠周后诔》追忆二人爱情。此后圣尊后钟氏也相继逝世。

以宋为尊:宋开宝元年,李煜迎娶周氏并立其为皇后。开宝四年,李煜听说太祖灭南汉后,自称为江南国主,请求罢除诏书直呼姓名的礼仪,宋太祖答应但扣留了李从善。李煜多次上表请求让其回国未被允许,还下令贬损仪制,改官名和部门名以规避宋廷。

金陵城破:宋开宝七年,宋太祖派人请李煜参加祭祀大典,李煜推病不去,随后宋太祖派兵进攻南唐。李煜筑城聚粮防守,但宋军势如破竹,于开宝八年攻克金陵,李煜率领臣子投降,并写下《破阵子》抒发悔恨。

被俘身死:宋开宝九年正月初四,李煜被俘送到开封,宋太祖封其为光禄大夫、违命侯。宋太宗继位后,免去辱称,加封李煜为陇西郡公。被俘期间,李煜生活愁苦,饮酒作诗宣泄情绪,写下《乌夜啼》《虞美人》等词。太平兴国三年农历七夕,李煜逝世,享年四十二岁,死后被追赠为太师,追封为吴王,葬于洛阳北邙山。

文学成就

扩大词的表现领域:在李煜之前,词多以艳情为主,内容浅薄。而李煜词多数直抒胸臆,倾吐身世家国之感,如《虞美人》《浪淘沙》等,将词从花前月下的狭隘题材中解放出来,扩大了词的境界。

具有较高的概括性:李煜的词往往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来反映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境界,其名句深刻而生动地写出了人生悲欢离合之情,引起后世许多读者的共鸣,如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等。

语言自然、精炼而富有表现力:他的词不镂金错彩,却文采动人;不隐约其词,而情味隽永,形成既清新流丽又婉曲深致的艺术特色,如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以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

风格独创性:《花间集》和南唐词一般以委婉密丽见长,而李煜则出之以疏宕,兼有刚柔之美,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如《玉楼春》的 “豪宕”,《乌夜啼》的 “濡染大笔”,《虞美人》的 “自然奔放” 等。

历史影响

推动词体发展:李煜词改变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人的创作手法和风格,使词摆脱了 “伶工之词” 的局限,成为士大夫可以言怀述志的新诗体,为宋词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对后来的苏、辛豪放派词家在艺术手法上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影响后世词人:其采用的白描手法和感时伤世的情调,对后世如晏几道、秦观、李清照、纳兰容若等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世婉约派词人树立了典范。

历史评价

同时代人评价:陆游曾评价李煜,他的仁爱虽足以感动那些亡国的百姓,但最终不能保住国家。

后世评价:李煜在政治上虽被视为失败者,但在文学上却获得了极高的赞誉,被称为 “千古词帝”。他的作品以其真挚的情感、深刻的思想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在词坛的地位和贡献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