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译文
山峦随着平原的出现渐渐消失,江水在广阔的原野上奔腾流淌。
注释
山随平野尽:“随” 字生动地表现出山峦逐渐远去的动态感,仿佛群山是随着船行而慢慢退去。“平野” 是平坦的原野,船从三峡的崇山峻岭中出来,进入到一片广阔的平原地带,视野逐渐开阔,山也随之渐渐看不到了。
江入大荒流:“江” 指长江。“入” 字体现了长江的流向,有一种奔腾向前、融入远方的感觉。“大荒” 是广阔无际的原野,江水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展现出一种磅礴的气势。
赏析
意境的营造与画面感
诗人通过这两句诗,描绘出一幅壮阔的山水画卷。前一句 “山随平野尽”,读者可以看到船行过程中山的轮廓逐渐模糊,直到被平野替代的过程,有一种空间转换的视觉感受,从狭窄的山谷到开阔的平原,视野一下子被打开。
后一句 “江入大荒流” 则将画面的重点落在江水上,江水奔腾不息,流入广袤无垠的大地,给人以无尽的遐想。这种动静结合的描绘(山的渐退是动,原野的静卧和江水的流动是动静结合),让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与力量,给人一种雄浑壮阔的美感。
情感的表达与心境体现
从情感上看,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的豪迈奔放之情和对未来的憧憬。离开家乡和熟悉的山川,面对广阔的天地,诗人没有丝毫的留恋和惆怅,反而展现出一种开阔的心境。
山峦的退去和江水的奔腾象征着诗人告别过去,迎接新的旅程和未知的世界,表现出诗人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也暗示了他胸怀大志,渴望在广阔天地间有所作为的抱负。
写作手法的精妙之处
以动写静与以小见大:“山随平野尽” 是以动写静的手法,山本来是静止的,但通过船行的视角,让山有了动态的变化,使静止的山峦也仿佛参与到旅程之中。同时,从小小的船上视野变化来展现广阔的天地,是以小见大的手法,通过描写局部的景观变化(船行所见的山和平野),反映出整个天地的宏大格局。
对仗工整与用词精准:这两句诗对仗工整,“山” 对 “江”、“随” 对 “入”、“平野” 对 “大荒”、“尽” 对 “流”,在形式上显得整齐而有节奏感。并且用词精准,“尽” 和 “流” 两个动词将山的消失和江的流淌状态生动地表现出来,让诗句富有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