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李白的《子夜吴歌·秋歌》
译文
长安城里一片皎洁的月光,千家万户传来捣衣的声音。
注释
长安:唐朝的都城,在今陕西西安。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极为繁华。
一片月:一片皎洁的月光。“一片” 描绘出月光的普照之态,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宏大的氛围。
捣衣:古代服饰民俗,指妇女把织好的布帛,铺在平滑的砧板上,用木棒敲平,使之柔软熨贴,以便裁制衣服。同时,捣衣声也常常在秋天出现,因为秋天是准备寒衣的季节,而捣衣声在诗词中也往往寄托了思妇对远方征人的思念。
赏析
意境营造
诗人通过 “长安一片月” 勾勒出一个宁静、宏大的空间背景。明月高悬,洒下银白的光辉,照亮了整个长安城。这不仅是一种视觉上的描绘,更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长安的月夜之中。
“万户捣衣声” 则在这个静谧的背景下加入了声音元素。千家万户传来的捣衣声,此起彼伏,打破了寂静,形成一种有声有色的画面。这种动静结合的手法,使整个意境更加生动、真实,展现出长安月夜的生活场景。
情感表达
这两句诗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从表面上看,是对长安月夜生活场景的描绘,但其中也渗透着诗人对百姓生活的关注。捣衣声在诗中可能暗示着妇人对远方亲人(如征夫)的思念,这种思念之情在宁静的月夜中被放大。
同时,诗人或许也借此表达自己的羁旅之思或者对社会现实的某种感慨。长安作为都城,繁华背后也有着无数普通人的悲欢离合,捣衣声仿佛是一种时代的音符,奏响了人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艺术手法
视听结合:诗中 “长安一片月” 是视觉描写,描绘出月夜的景象;“万户捣衣声” 是听觉描写,让读者听到捣衣的声音。这种视听结合的手法,使诗歌所描绘的场景更加立体,让读者能够全方位地感受到长安月夜的氛围。
以点带面:通过描写长安城里的月光和捣衣声,以小见大,展现出整个长安城的生活画卷。“一片月” 普照长安,“万户” 捣衣体现出居民之多,从局部的景象反映出长安的宏大和繁荣,以及城中百姓的生活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