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
译文
总是因为那些浮云能够遮蔽太阳,看不见长安,这让我感到忧愁。
注释
浮云能蔽日:这里的 “浮云” 有象征意义,常被用来比喻奸佞小人。“日” 通常象征皇帝或者明君。这句诗暗示朝廷中奸邪当道,蒙蔽了皇帝的视听。
长安不见:长安是唐朝的都城,是当时的政治中心。“长安不见” 一方面可以理解为诗人因为距离遥远而看不到长安;另一方面也象征着诗人远离朝廷权力中心,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
赏析
思想情感方面
忧国忧君:这两句诗体现了李白深沉的忧国忧君情怀。诗人借 “浮云蔽日” 的景象,暗喻朝廷被小人所左右,政治环境变得昏暗。他心系国家的命运,担心皇帝被奸佞蒙蔽,导致国家陷入混乱,这种情感是出于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
个人抱负难以施展的苦闷:“长安不见使人愁” 也表达了李白个人的愁绪。长安是他实现政治理想的舞台,看不见长安意味着他远离权力中心,无法实现自己济世安邦的抱负。诗人的愁既有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也包含了自己仕途不顺的苦闷。
艺术手法方面
象征手法的运用:诗中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将 “浮云” 象征为小人,“日” 象征皇帝,使抽象的政治现象和人物关系变得形象生动。这种象征不仅使诗歌具有深刻的内涵,还增添了艺术感染力,让读者能够通过具体的形象理解诗人所表达的复杂的政治情感。
情景交融: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所见之景相结合,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浮云蔽日” 既是眼前的自然景象,又蕴含着政治寓意,而 “长安不见” 的惆怅之感也在这一景象的烘托下更加深沉。通过这种交融,诗人把抽象的忧愁具象化,使读者更容易体会到他的情感。
主题体现方面
这两句诗深化了诗歌的主题,从对个人境遇的感慨上升到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它反映了李白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在面对政治黑暗时的痛心疾首。同时,也展现了古代文人在仕途不顺时,依然心系朝廷、胸怀天下的高尚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