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道融是唐朝末年的诗人,自号东瓯散人,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生卒年不详,约卒于 907 年。
生平经历
早年游历:崔道融早年遍游今陕西、湖北、河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丰富的游历经历为其诗歌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素材和深厚的生活基础。
为官经历:乾宁二年(895 年)前后,任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县令 。后入朝为右补阙。唐末因耻于仕奉梁王朱温,避地入闽。
著书立说:僖宗乾符二年(875 年),于永嘉山斋集诗 500 首,辑为《申唐诗》3 卷,另有《东浮集》9 卷,当为入闽后所作。
文学成就
诗歌创作:其诗多为五、七言近体,今存诗 76 首,皆为绝句,风格或清新,或凝重,比较多样。如《牧竖》描绘了牧童持蓑笠、吹短笛的悠然自得形象;《溪居即事》通过描写篱外不系船、小童急开门等场景,展现出乡村生活的恬静与美好;《田上》则写出了农民冒雨夜耕的辛劳,反映了社会现实。
题材广泛:涵盖了写景、抒情、咏物、记事等诸多方面。如《西施滩》否定 “女人祸水” 的传统观念,为西施鸣不平,体现了其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独特见解;《鸡》一诗暗指当时的社会情形,具有一定的寓意。
历史影响
传承与发展唐诗:崔道融作为唐末诗人,其诗歌创作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和延续了唐诗的传统,为唐诗的发展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尽管其作品数量有限,但质量颇高,一些诗篇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为后世诗人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丰富地方文化:他在永嘉等地的游历和为官经历,使其作品融入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元素,对丰富和传承地方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如《溪居即事》等诗,生动地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生活场景和自然风光,为研究当时的地方文化和社会风貌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历史评价
同时代人评价:与崔道融同时代的辛文房称其诗作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对他的诗歌创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其在晚唐诗坛的独特地位和卓越成就。
后世评价:后世对崔道融的评价多聚焦于其诗歌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其诗作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写和真挚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同时,他关注社会现实、同情劳动人民的创作倾向,也得到了后世的认可和赞赏,被认为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