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约 812 年 – 约 870 年,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或作庭云、廷筠,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是晚唐诗人、词人,与李商隐并称 “温李”,与韦庄并称 “温韦”,还被尊为 “花间词派” 鼻祖。
生平经历
早年经历:出生于没落官宦之家,天资聪敏,才思敏捷,但相貌丑陋,被称为 “温钟馗”。他自幼在家乡求学读书,闻名乡里。元和十三年曾前往拜见李德裕。大和二年开启出塞游玩之旅,后又到蜀地游历,并创作了大量诗作。
声名鹊起:大和六年,温庭筠的才华在长安受到士人推崇,与众多士人和达官显贵相识。他曾为获得李德裕举荐,创作诗词称赞对方。开成元年,经李翱举荐成为太子李永幕僚,后因同情王涯创作相关诗歌,太子病逝后也有作品祭奠。
科举坎坷:开成四年秋,温庭筠参加京兆府试,虽被举荐为第二名,但因品行不端、不修边幅遭人举报诽谤被罢黜名次。此后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屡屡落第,期间还因帮助他人作弊等事引起争议,如大中九年参加吏部博学宏科考试为他人假手作赋,导致考试泄露被御史弹劾。
官场沉浮:大中十三年,温庭筠因科举不中及扰乱科场事件被撤销原举荐官职,贬为随县县尉,后任襄阳巡官,与段成式等人吟诗唱和,并将女儿嫁给段成式之子段安节。咸通元年离开襄阳,次年到江陵担任荆南节度使幕僚从事。咸通四年,路过广陵时被虞候所辱,上诉后被贬为方城尉。咸通七年出任国子助教,曾主持秋试,因榜进士诗触犯宰相杨收而被罢官,后流落而终 。
文学成就
诗歌:其诗写得清婉精丽,注重韵律与对仗,如《商山早行》中的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以白描手法勾勒出早行的清冷画面,意境深远,备受时人推崇,成为千古名句。
词:作为晚唐第一个大力写词的词人,温庭筠的词多以歌妓的生活和感情为写作题材,色彩秾艳,词藻华丽,情思婉约,有浓烈的脂香粉气,如《菩萨蛮》《更漏子》等。善于捕捉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的情思,描写细腻,蕴藉含蓄,具有 “香而软” 的特点,在艺术技巧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对词的发展有一定推动作用,标志着民间词向文人词的重要转变。
历史影响
推动词体发展:温庭筠的创作使词作为一种正式的文学体裁获得了独立的生命,确立了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对五代、宋词的写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为花间词派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开启了花间派的艳丽风格,后世诸多词人如冯延巳、李煜等都受到他的影响。
变革文风:在晚唐文坛,温庭筠与其他文人一起对当时的文风有所变革,其诗词风格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传统的束缚,展现出新的艺术风貌和审美情趣,为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历史评价
正面评价:《旧唐书》认为温庭筠诗赋韵格清秀脱俗,深受读书人的称赞。 王拯评价温庭筠所创词体 “其文窈深幽约,善达贤人君子恺恻怨悱不能自言之情” 。周济称 “飞卿下语镇纸”,张惠言则说 “飞卿之词,深美闳约”,刘熙载也赞 “温飞卿词,精妙绝人”,可见历代诗论家对其诗词艺术价值的高度认可。
负面评价:由于温庭筠品行不端、不修边幅,常与公卿子弟饮酒赌博等,导致其在科举和仕途上屡遭挫折,也被一些人所诟病。如令狐绹就奏他有才无行,不宜与第。但这些负面评价多是从其个人品德和行为方面而言,并未否定他在文学上的杰出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