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

王之涣

王之涣,公元 688 年 – 公元 742 年,字季凌,生于洛阳,祖籍晋阳,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与高适、岑参、王昌龄并称四大边塞诗人。

生平经历

早年时期:出生于洛阳的一个仕宦之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聪明好学,不到弱冠之年便能精通文章。他崇尚侠义,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

仕途不顺:早年科举之路不通,直到年近三十,才以门子身份调补冀州衡水主簿,并在此期间娶衡水县令李涤之女为妻。然而,开元十四年,他因遭人诽谤,愤而辞去官职,携妻子归乡赋闲长达 15 年。

游历创作:辞官后,王之涣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游历生活,期间他的足迹遍布四方,创作了许多著名的诗篇,如《登鹳雀楼》《凉州词二首》等。他常与王昌龄、崔国辅、郑昈等诗友连唱迭和,在盛唐诗人圈子中享有盛誉。

二次入仕:天宝元年,在亲朋好友的劝说下,王之涣再次入仕,补任文安郡文安县尉。他为官清廉、理事公正,深受百姓的爱戴,还留下了 “智审黄狗” 的轶事传说。但不幸的是,天宝二年,他刚上任不久便染病不起,最终病逝于官舍,终年 55 岁,归葬洛阳县北邙山祖坟。

文学成就

题材与风格:擅长边塞题材,其诗作具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展现出壮阔雄浑的意境,充满了对边疆生活和自然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戍边将士的同情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体裁:尤擅绝句,被称 “盛唐无出其右”,其诗短小精悍,却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思想感情和丰富的意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代表作品:《登鹳雀楼》以其宏大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成为了千古传诵的佳作;《凉州词二首》则以其豪迈奔放的风格和真挚的情感,被誉为唐代边塞诗的经典之作。

历史影响

对边塞诗发展的推动:与高适、王昌龄、岑参等唐代边塞诗人一同,继承并发展了魏晋以来的边塞诗创作传统,开创了中国边塞诗的巅峰时代,使边塞诗成为唐代诗歌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对后世边塞诗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学精神的传承:其作品所蕴含的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精神,以及对广阔世界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激励着后世无数文人墨客,成为了中国文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

历史评价

同时代人评价:在《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太原王府君墓志铭并序》中,靳能评价他 “孝闻于家,义闻于友,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 辛文房的《唐才子传》中描写王之涣 “少有侠气,所从游皆五陵少年,击剑悲歌,从禽纵酒…… 为诗情致雅畅,得齐、梁之风”。

后世评价: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高度评价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称其为唐人写鹳雀楼之翘楚。北宋文学家司马光在《温公续诗话》中,盛赞王之涣。清代诗人管世铭在《读雪山房唐诗序例》中写道 “王之涣独以‘黄河远上’一篇当之,彼不厌其多、此不愧其少,町谓拔戟自成一队” 。清代学者、诗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价《登鹳雀楼》“四语皆对,读来不嫌其排,骨高故也”。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