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约公元 619 年 — 约公元 687 年,字观光,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是唐朝初期的大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 “初唐四杰”。
生平经历
早年时期:出身名门,自幼聪慧,七岁时便能作诗,其名和字来源于《周易》观卦中 “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的句子 。早年曾游历京、洛等地,后在道王府任属官,但因耻于自夸才能,未获擢升。
仕途坎坷:乾封二年,骆宾王因对策入选,被授予奉礼郎,不久担任东台详正学士,后因事获罪免官,遂从军西域。咸亨三年春,途径巴蜀到姚州从军,参与姚州平叛,回京后历任武功主簿、明堂主簿、长安主簿等职,又擢升为侍御史。但因多次上书讽刺武则天当政,获罪入狱,在狱中作《在狱咏蝉》。遇赦后被贬为临海县丞。
参与讨武:光宅元年,骆宾王在扬州与徐敬业等人聚集,准备起兵讨伐武则天,被署为 “艺文令”,并代徐敬业起草了著名的《讨武曌檄》。徐敬业败亡后,骆宾王的结局不明,或说兵败被杀,或说逃亡不知所踪。
文学成就
诗歌:体裁多样,包含五绝、五古、五律、五排、五七言歌行、七绝等,其中五言诗所占比例较大。内容丰富,涵盖抒情诗、边塞诗、景物诗、艳情诗、咏史诗以及挽词等。其《咏鹅》是家喻户晓的经典,也是世界童谣名篇之一;《帝京篇》被誉为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以为绝唱;《于易水送人》二十字中,悲凉慷慨,余情不绝。
骈文:题材广泛,上承齐梁余风,下启盛唐气概,隽永雄浑又灵活多变。接受了 “徐庾体” 的影响,句式以四六句式为主,用隔句相对,形成宏博典丽、疏宕有致的风格。其骈文情感真挚,内容充实,文风刚健质朴、晓畅自然,还含有 “经世致用” 的思想内涵和对社会的教化作用,具有对仗工整、托物言志等特点。
赋:赋开始诗化,其《荡子从军赋》基本上就是一首七言诗,是现存赋中第一篇描绘边塞征战生活的成功之作。
历史影响
革新文风:与 “初唐四杰” 的其他三人一起,大胆改革初唐沿袭六朝的浮华、绮丽和颓靡的文风,重视诗歌的 “骨气”,展现文人风骨,促进唐朝文风向积极健康的道路发展,对后世诗歌风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推动文学发展:其文学思想对荡涤六朝文学颓波,革新初唐浮靡诗风,开辟唐代文学的繁荣局面做出了贡献,在文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历史评价
正面评价:南宋诗人魏庆之评价骆宾王为诗,格高致远,若在天上物外,神仙会集,云行鹤驾,想见飘然之状。其《讨武曌檄》写得极感人,武则天读至 “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 时,极为震动,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
负面评价: 北宋官员计有功评价骆宾王写文喜欢使用数对,如 “秦地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人号为 “算博士”,略带调侃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