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1127 年 10 月 29 日 —1206 年 6 月 15 日),字廷秀,号诚斋,南宋爱国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 “南宋四大家”,又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合称庐陵 “五忠一节”,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 “诚斋” 二字,故称其为 “诚斋先生”。
生平经历
早年求学:建炎元年出生于江西吉州吉水的一个贫寒家庭,父亲以教书为业。他自幼聪慧,八岁时生母去世,随后跟随父亲四处游学,先后拜高守道、王庭珪、刘安世等名士为师。
踏入仕途:绍兴二十四年考中进士,初授赣州司户参军。绍兴二十八年任永州零陵 县丞,在此期间结识了张浚,张浚勉励他要 “正心诚意” 做人、做学问,他遂名其读书之室为 “诚斋”。绍兴三十二年调任,后经张浚推荐,担任临安府教授,但因父亲去世回家守丧未到任。
宦海沉浮:乾道二年守丧期满,后上政论《千虑策》,得到虞允文力荐。乾道六年任奉新县知县,他释放因交不起租税被关押的百姓,最终百姓主动纳税,税款得以补齐。此后他又担任过国子博士、漳州知州、常州知州、广东常平茶盐提举等职。淳熙十三年任枢密院检详官等职,后因上书为张浚力争配飨高宗庙祀,惹恼孝宗,被遣外任筠州知州。
晚年生活:光宗即位后恢复其直秘阁贴职,他还曾担任接伴金国贺正旦使。绍熙二年,因上书谏阻朝廷在江南诸郡行使 “铁钱会子”,得罪宰臣,改知赣州,他未赴任,八月谢病自免,回归吉水。此后屡次请辞,晚年誓不出仕,原因是韩侂胄擅政,嘱托他作记并许以高官,他坚决拒绝 。开禧二年,得知韩侂胄出兵北伐,愤然悲叹,写下言书,落笔而逝。
文学成就
创立诚斋体:其诗风独特,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被称为 “诚斋体”。例如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出自然景物的生动画面,给人以清新自然之感。
题材广泛: 诗歌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大量描写自然景物的诗作,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与生机,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生动地描绘出西湖六月荷花盛开的壮丽景色;也有部分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体现了他对百姓的同情与关心;还有抒发爱国情感的诗篇,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收复失地的渴望。
艺术手法独特:善于捕捉自然景物和生活中的瞬间细节,以新奇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和动作,使诗歌更具生动性和趣味性,如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将泉眼和树阴拟人化,生动地表现出自然景物的情态。
历史影响
对南宋诗风的变革:杨万里的诚斋体打破了江西诗派的束缚,为南宋诗坛注入了新的活力,对当时的诗风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南宋诗歌的发展,使南宋诗歌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风格。
对后世文学的启示:其创作理念和艺术手法为后世文人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影响了后世诸多诗人的创作,如明代的公安派等,他们在追求文学的自然性、真实性等方面受到了杨万里的启发。
历史评价
正面评价: 陆游曾言:“文章有定价,议论有至公。我不如诚斋,此评天下同。” 高度赞扬了杨万里的文学才华。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受到了后世许多文人学者的推崇,被视为南宋诗歌的杰出代表之一,其爱国精神和高尚品格也为后人所敬仰。
负面评价:清代学者沈德潜则讥讽杨万里的作品虽多,却无甚佳作 “然排沙简金,几于无金可简”。这种评价有失偏颇,可能是因为沈德潜的审美标准和文学观念与杨万里有所不同,但从整体来看,杨万里的文学成就和历史地位是不可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