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荀鹤(约 846 年 — 约 904 年),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九华山叟,石埭(今石台县贡溪杜村)人,相传为杜牧出妾之子,是唐末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生平经历
早年时期:出身寒微,曾以牧鸭为生,但自幼好学,七岁便知好学,资颖豪迈,志存经史。早年读书于九华山,与顾云、殷文圭等为友,并在此期间苦心于诗,自称 “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
求仕之路:咸通十年(860 年),和朋友赴庐山,十年间 “十载同栖庐岳云,寒烧枯叶夜论文”。咸通十一年(870 年)下山求取功名,然而屡次落第。直到大顺二年(891 年)才登进士第,时年 46 岁。
坎坷仕途:虽中进士,但并未获得实际官职,只得带着愤懑回到家乡 。数年后,应宣州节度使田頵之招,当上从事。天复三年(903 年),田頵起兵叛吴王杨行密,派荀鹤到大梁通好梁王朱温。不久事败,田頵被杀,荀鹤遂留朱温处,受到赏识。
晚年及去世:后梁元年(907 年)朱温称帝,荀鹤被拜为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仅 5 日就病逝。
文学成就
诗歌创作:其诗题材广泛,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描写山林隐居生活的五律,追求枯寂静冷的境界,与晚唐贾岛派风格相近;一类是艳情诗,近艳丽的温李派诗人韩偓,如代表作《春宫怨》,以宫女身世象征怀才不遇,有宫词为唐第一之誉,其中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颇有名;还有一类是反映现实、同情下层人民疾苦的诗作,如《时世行》二首、《题所居村舍》《再经胡城县》《旅泊遇郡中叛乱示同志》等,深刻地描绘了战乱、苛政等使人民遭受沉重苦难的画面,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与不公。
创作风格:提倡诗歌要继承风雅传统,反对浮华,其诗作平易自然,朴实质明畅,清新秀逸,语言清新通俗,爽健有力,不为声律所束缚,善用对比等手法,具有创新精神,后人称其诗为 “杜荀鹤体”。
文集著作:著有《绿窗琐碎》若干卷,《唐风集》十卷,收录于《全唐诗》三卷共 326 首。
历史影响
文学传承:杜荀鹤继承了元白新乐府的写实精神,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对后世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为宋代诗人如梅尧臣、苏舜钦等倡导的诗文革新运动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社会反映:他的作品是研究唐末社会的重要资料,从其诗中可以看到当时军阀混战、政治昏暗、民不聊生等社会状况,对于了解唐末历史和社会风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历史评价
正面评价:杜荀鹤才华横溢,其诗歌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社会意义,赢得了后世的赞誉。如《沧浪诗话》列有杜荀鹤体,足见他的诗风在当时有一定影响。其反映现实的作品,如《山中寡妇》等,以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人民的苦难,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负面评价: 也有一些评论家讥斥其诗为鄙俚近俗、殊浅易,认为其诗是 “晚唐之下者,是下净优人口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