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颢(?- 公元 754 年),汴州(今河南开封)人,祖籍博陵郡安平县(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出身唐代门阀士族 “博陵崔氏”,开元进士,官至司勋员外郎,故称崔司勋.
生平经历
早期求仕:崔颢年轻时曾拜谒大名士李邕,因献诗 “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画堂” 触怒李邕,被撵出门外。不过,他后来得到 “知贡举” 官源少良的荐举,于开元十一年(公元 723 年)进士登第.
游历与任职:进士及第后至开元末期间,崔颢游历江南,曾登黄鹤楼,并留下了著名的《黄鹤楼》一诗。开元十三年(公元 725 年),他在相州任职 。开元二十三年(公元 735 年)至二十九年(公元 741 年)之间担任许州扶沟县尉。此外,开元二十年(公元 732 年)前后在河东定襄代州一带游历,开元二十一年(公元 733 年)在代州都督府任职,前往定襄郡进行纠察,亲断刑狱.
后期发展:天宝三载(公元 744 年)编著的唐诗选本《国秀集》选录崔颢诗七首,当时他的官职为太仆寺丞 。天宝十三年(公元 754 年)逝世时任司勋员外郎.
文学成就
诗歌风格多样:其诗作呈现出多样化的艺术风格。边塞诗俊爽清刚,风骨遒劲,如《雁门胡人歌》;登临诗高苍浑朴,意象阔远,像《题潼关楼》;闺怨诗情柔意隽,深刻婉妙,例如《王家少妇》;山水诗清新淡雅,轻快优美,如《入若耶溪》.
题材广泛:内容涵盖舞台宫庭、塞漠江山、叙事言理、赠答应酬等,反映了较为广泛的社会生活。其中,女性题材诗有 15 首,部分作品详细描述了贵族妇女服饰及精神空虚无聊的情态,具有一定社会意义.
代表诗作:《黄鹤楼》一诗被宋代严羽誉为唐人七言律诗第一,成为咏楼绝唱。该诗以其 “风神超迈”,运用 “不拘对偶,气势雄大” 的以古入律之法,开头四句以传说起兴,反映诗人对盛世的自信自豪,腹联通过描写无边春景映照出全盛时代,体现出高远开展的盛唐精神.
历史影响
推动边塞诗发展:作为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成员,他的边塞诗对边塞诗派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作品改变了他先前的形象,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 “边塞诗人” 的地位.
促进田园诗派发展:《黄鹤楼》一诗推动了盛唐时期田园诗派的发展,其诗中所展现的高超艺术水准和独特的创作风格,为当时及后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借鉴和启示,对唐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影响后世创作:崔颢的山水诗主要集中在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中,其中《黄鹤楼》更是成为盛唐七律不可企及的典范,后世历朝历代,无数作品从诗格的模仿、意象的化用、境界的营造等各个方面对此诗进行了艺术的借鉴.
历史评价
正面评价: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评价崔颢 “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说尽戎旅”,肯定了他后期边塞诗的成就。《国秀集》选录其 7 首诗,数量与王维、孟浩然并列第 2 位,可见其在当时诗坛的地位。此外,《黄鹤楼》等诗广受赞誉,被推为唐人七律之首,李白也曾感叹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从侧面反映出崔颢诗歌的艺术魅力.
负面评价:《旧唐书文苑传》《新唐书文艺下孟浩然传》等史书中记载其 “才俊无行”“名陷轻薄”,这些评价可能与其早期一些作品的风格以及个人行为有关,但这并不能掩盖他在诗歌创作上的杰出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