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1125 年 —1210 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生平经历
早年经历:陆游出生于官宦世家,自幼好学,十二岁便能作诗文。其少年时期,正值金兵南侵,北宋灭亡,他随家人颠沛流离,避难南方,儿时的这段丧乱经历对他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科举受挫:绍兴十三年(1143 年),陆游因 “喜论恢复” 遭排斥而落第。绍兴二十三年(1153 年),他参加锁厅考试被推为第一,却因秦桧之孙秦埙名次问题,遭到秦桧嫉恨,次年礼部考试被秦桧贬黜,直到秦桧死后才得以出仕。
初入仕途:绍兴二十八年(1158 年),陆游任宁德簿,后升任敕令所删定官等职。宋孝宗即位后,赐其进士出身,陆游备受鼓舞,多次上疏,希望朝廷革除时弊,恢复中原,但因北伐失利及朝廷主和派的打压,其建议未被采纳,还多次被贬官。
南郑从戎:乾道八年(1172 年),陆游被枢密使王炎征辟为干办公事兼检法官,赴南郑前线。期间,他作《平戎策》陈述北伐进取之策,虽未被采纳,但这段军旅生活让他得以亲临抗金前线,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和创作灵感,写下诸多爱国诗篇。
蜀地漂泊:王炎被召回朝廷后,陆游先后改任成都府安抚司参议官、蜀州通判、嘉州通判等职,在蜀地期间,虽有诗词唱和、饮酒作乐的生活,但他始终心系国家,渴望收复中原。
晚年生涯:淳熙五年(1178 年)后,陆游又多次被起用和罢职,历经宦海沉浮。嘉泰二年(1202 年),他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不久后告老还乡,嘉定二年(1210 年)在家乡山阴去世。
文学成就
诗歌创作:
数量巨大:陆游一生创作颇丰,仅现存的诗作就有九千三百多首,是中国古代产量最多的诗人之一。
题材广泛:涵盖爱国诗、爱情诗、咏花诗、闲适诗等多种题材。其爱国诗如《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收复失地的坚定信念;爱情诗如《钗头凤・红酥手》,描写了他与前妻唐琬之间的爱情悲剧,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风格多样:既有雄浑豪放之作,如《金错刀行》“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展现出豪迈的气概和激昂的斗志;也有清新自然的篇章,如《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的自然景色和淳朴民风。
散文成就:
议论文:以表启为主,如《代乞分兵去山东札子》,在南宋日趋冗滥庸俗的官场交际活动中,陆游的启文植根于浓郁的诗人气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直抒胸臆,展露真实心声和人生感悟,自成一家,清代孙梅在《四六丛话》中将陆游列为唐宋启文八家之一。
笔记文:著有《老学庵笔记》《入蜀记》等,这些作品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为研究宋代的社会、文化、历史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词作成就:陆游的词虽然数量不如诗歌多,但质量上乘,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如《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通过对比过去的壮志豪情与如今的报国无门,抒发了词人内心的悲愤与无奈。
历史影响
文学影响:陆游的诗歌风格和创作手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爱国主题的诗歌激励着无数后来人,成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了如文天祥、龚自珍等后世诸多爱国诗人的创作;在诗歌形式和技巧方面,他的律诗对仗工整、格律严谨,对推动律诗的发展和完善起到了积极作用。
思想影响:陆游始终坚持抗金复国的理想,其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在南宋时期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对振奋民族精神、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起到了积极作用,这种精神传承至今,仍然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中华儿女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不懈奋斗。
历史评价
同时代人评价:朱熹称赞陆游 “放翁老笔尤健,在当今推为第一流”。
后世评价:清代诗人赵翼认为宋代诗以苏东坡、陆游为两大家,且 “陆游胜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将陆游与苏轼并列为宋诗二家;近代学者梁启超、钱钟书等都高度评价陆游,认为他一改诗坛千年的靡靡之风,始终将个人爱国情绪融入作品并为之奋斗,实属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