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译文
在这样的夜里,听到有人用笛子吹奏《折杨柳》的曲子,哪个人能不涌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注释
此夜:指当前的这个夜晚,点明了时间,强调是在特定的时刻听到了笛声,引发了诗人的情感。
曲中闻折柳:“闻” 即听到,“折柳” 指《折杨柳》笛曲,乐府 “鼓角横吹曲” 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古人离别时,有折柳枝相赠的习俗,因 “柳” 与 “留” 谐音,借此表达对离人的挽留或惜别之情。在这里,诗人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自然会联想到离别和故乡。
何人:哪个人,以反问的形式,强调了所有人在听到这曲《折杨柳》时都会产生思乡之情,增强了情感的表达效果。
故园情:思念故乡的感情。“故园” 指故乡,是诗人心中最牵挂、最眷恋的地方,这种情感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深厚情感,在特定的情境下被笛声引发出来。
赏析
借曲抒情的巧妙构思:诗人巧妙地借助《折杨柳》笛曲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笛声在寂静的夜晚响起,悠扬而哀伤,《折杨柳》所蕴含的离情别绪与诗人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相契合,使诗人的情感找到了一个恰当的寄托和宣泄口。这种借物抒情的手法,将抽象的思乡之情具象化,让读者能够通过笛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强烈的情感共鸣:“何人不起故园情” 以反问的句式,将个人的思乡之情拓展到了所有人身上,引发了广泛的情感共鸣。在听到《折杨柳》这样充满离愁别绪的曲子时,无论何人,都会在心底泛起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种对人类普遍情感的深刻洞察和表达,使诗歌具有了跨越时空的魅力,能够触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读者的心灵,让人们都能感受到那种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牵挂。
营造出的氛围与意境:诗句通过 “此夜”“曲中”“折柳” 等词语,营造出了一种静谧、哀伤的氛围。在这样的夜晚,万籁俱寂,唯有笛声悠扬,飘荡在空气中,仿佛将整个世界都笼罩在一片思乡的愁绪之中。这种氛围的营造,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诗人在听到笛声时内心的孤独与惆怅,以及对故乡的无尽思念,为诗歌增添了浓郁的诗意和艺术感染力。
体现李白诗歌的自然流畅:从诗歌风格来看,这两句诗体现了李白诗歌自然流畅的特点。语言简洁明快,通俗易懂,没有过多的雕琢和修饰,但却能够以最朴素的语言表达出最真挚、最深厚的情感。诗人将自己听到笛声后的感受直接表达出来,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自然,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毫无阻碍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充分展现了李白高超的诗歌艺术水平。